问莲根、

笔落案阖,谁仍桀骜

【学术篇04】机构设置与职官[下]——从唐代官制浅析电影狄仁杰系列(二)

*网络资料,业余研究,自娱自乐,欢迎讨论~


【目录】

一、品级制度:[全篇]

二、机构设置与职官:[上篇] [中篇] [下篇]

三、官位体系:[全篇]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 以下本篇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2、 地方官制

在较长时期内,唐朝采用了“道→州→县”三级管理制度;军事上,在全国境内设折冲府(居中御外)、都督府(驻守沿边重地)等军区机构。

*注:由于唐朝行政区划变动较多,细究起来非常复杂,以下只讨论高宗到武周这段时期的情况~


(1) 道

太宗贞观元年(627年)起,依山川形势划全国为10道(玄宗时扩为15道):关内道、河南道、河东道、河北道、山南道、陇右道、淮南道、江南道、剑南道、岭南道。下辖诸州。

起初,道作为地方最高监察机构,不设固定的职官,而是临时差遣官员兼任大使去辖区巡察,称“巡察使/按察使/黜陟使/巡抚使/安抚使/存抚使”等;到唐后期,地方政权完全落入“节度使”手中。(历史上“安史之乱”的主谋安禄山当时就是三镇节度使,所以他造反无人敢挡……)


(2) 州

全国诸州,按地位、面积、户口、经济等因素分为辅、雄、望、紧、上、中、下7个等级,长官称“x州刺史”,副官称“x州别驾”。下辖诸县。

其中,都城所在州由亲王挂名“x州牧”遥领,实际长官称“x州长史”,副官称“x州司马”。

雍州:京都长安城所在州(玄宗时改“雍州”为“京兆府”,改“京都”为“西京”)

  • 职官:牧1人(从二品)> 长史1人(正四品下)> 司马2人(从四品下)> 录事参军事2人(正七品上)> 司功参军事2人、司仓参军事2人、司户参军事2人、司兵参军事2人、司法参军事2人、司士参军事2人(正七品下)> 参军事6人(正八品下)> 录事4人(从九品上)……

洛州:东都洛阳城所在州(玄宗时改“洛州”为“河南府”,改“东都”为“东京”)

  • 职官:同雍州

*并州:晋阳城所在州(武周时升“并州”为北都,改为“太原府”;玄宗时改“北都”为“北京”)

  • 职官:同雍州

*注:武周时,京都长安、东都洛阳、北都太原府并称“三都”;玄宗时,西京长安、东京洛阳、北京太原府并称“三京”。

辅州:都城旁边的几个州

  • 各州职官:刺史1人(从三品)> 别驾1人(从四品下)> 长史1人(从五品上)> 司马1人(从五品下)> 录事参军事1人(从七品上)> 司功参军事1人、司仓参军事1人、司户参军事2人、司兵参军事1人、司法参军事2人、司士参军事1人(从七品下)> 经学博士1人(从八品下)> 医学博士1人(正九品下)> 市令1人(从九品上)……

雄州/望州/紧州:地大物博人多繁华的几个州

  • 各州职官:同辅州

上州:人口3万户及以上的州

  • 各州职官:同辅州

中州:人口2万户及以上的州

  • 各州职官:刺史1人(正四品上)> 别驾1人(正五品下)> 长史1人(正六品上)> 司马1人(正六品下)> 录事参军事1人(正八品上)> 司功参军事1人、司仓参军事1人、司户参军事1人、司兵参军事1人、司法参军事1人(正八品下)> 经学博士1人(正九品上)> 参军事3人(正九品下)> 录事1人、医学博士1人(从九品下)……

下州:人口2万户以下的州

  • 各州职官:刺史1人(正四品下)> 别驾1人(从五品上)> 司马1人(从六品上)> 录事参军事1人(从八品上)> 司仓参军事1人、司户参军事1人、司法参军事1人(从八品下)> 经学博士1人(正九品下)> 录事1人、参军事2人、医学博士1人(从九品下)……


(3) 县

全国诸县,按地位、面积、户口、经济等因素分为赤(京)、畿(望)、上、中、中下、下6个等级,长官称“xx令”,副官称“xx丞”。

赤县:都城所管辖的几个县(万年县、长安县、河南县、洛阳县)

  • 各县职官:令1人(正五品上)> 丞2人(从七品上)> 主簿2人(从八品上)> 录事2人(从九品下)> 尉6人(从八品下)……

畿县:都城旁边的几个县(雍州、洛州诸县)

  • 各县职官:令1人(正六品上)> 丞1人(正八品下)> 主簿1人(正九品上)> 尉2人(正九品下)……

上县:人口5千户及以上的县

  • 各县职官:令1人(从六品上)> 丞1人(从八品下)> 主簿1人(正九品下)> 尉2人(从九品上)……

中县:人口2千户及以上的县

  • 各县职官:令1人(正七品上)> 丞1人(从八品下)> 主簿1人(从九品上)> 尉1人(从九品下)……

中下县:人口1千户及以上的县

  • 各县职官:令1人(从七品上)> 丞1人(正九品上)> 主簿1人(从九品上)> 尉1人(从九品下)……

下县:人口1千户以下的县

  • 各县职官:令1人(从七品下)> 丞1人(正九品下)> 主簿1人(从九品上)> 尉1人(从九品下)……


道州县制堪称所有制度里最复杂的,以我们现在的地方行政区来类比:道≥省级,都(京)≈直辖市,州≥市级,县≈县级。

这里我们就主要说说最重要的也是作为电影背景地点的“三都”:

  1. 高宗武后时期,以长安为京都,以东都洛阳为陪都,两都并重。麟德二年(665年),洛阳宫内重建“乾元殿”,二圣移驾东都时就在此殿处理朝政,所以大家不要疑惑电影中为啥不见长安,老怪就是专门挑的这个时期好讲洛阳的故事,只不过把历史上狄仁杰的时间轴提前了而已23333还有一点也不对,洛阳被称为“神都”,其实是光宅元年(684年)之后的事了。

  2. 雍州有长安,洛州有洛阳,那并州有啥?隋末,李渊、李世民父子驻守太原,617年从晋阳起兵攻隋;次年李渊称帝,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,故以“唐”为国号,所以并州晋阳才是名副其实的唐王朝发祥之地。690年,武则天称帝,定洛阳为京都,升并州为北都。

    为啥说这么多呢,因为狄仁杰就是并州太原人,更有趣的是,武则天的籍贯也在并州。(原来是老乡啊,怪不得一见如(qing)故(xin)啧啧啧←_←)


(4) 折冲府

由“十二卫”遥领的基层组织军府,分布于全国各道的部分州,其机构职务主要有:卫士轮番上京,交接并承担宫禁宿卫任务;教练兵法,储备战马、帐幕和武器等;接朝廷鱼书,调动府兵出征边防……

全国折冲府,按人员规模分为上、中、下3个等级,长官称“x州xx府折冲都尉”,副官称“x州xx府果毅都尉”。下辖团、火等各级组织。

上府:养府兵1200人

  • 各府职官:折冲都尉1人(正四品上)> 左果毅都尉1人、右果毅都尉1人(从五品下)> 别将1人、长史1人(正七品下)> 兵曹参军事1人(从八品下)……

中府:养府兵1000人

  • 各府职官:折冲都尉1人(从四品下)> 左果毅都尉1人、右果毅都尉1人(正六品上)> 别将1人、长史1人(从七品上)> 兵曹参军事1人(正九品上)……

下府:养府兵800人

  • 各府职官:折冲都尉1人(正五品下)> 左果毅都尉1人、右果毅都尉1人(从六品下)> 别将1人、长史1人(从七品下)> 兵曹参军事1人(从九品下)……


(5) 都督府

地方最高军事机构,设在国境边缘地带重要的州上,每个都督府监管多个州的兵马、甲械、城隍、镇戍、粮禀等军政事务。下辖镇、戍、岳、渎、关、津等各级组织。

全国都督府,按辖区规模分为大(上)、中、下3个等级,长官称“x州都督”,副官称“x州都督府长史”。

大都督府:管辖10州及以上(由亲王挂名“x州大都督”遥领)

  • 各府职官:都督1人(从二品)> 长史1人(正四品下)> 司马2人(从四品下)> 录事参军事2人(正七品上)> 功曹参军事1人、仓曹参军事2人、户曹参军事2人、兵曹参军事2人、法曹参军事2人、士曹参军事1人(正七品下)> 参军事5人(正八品下)> 经学博士1人(从八品上)> 医学博士1人(从八品下)> 录事2人、市令1人(从九品上)……

中都督府:管辖10州以下且人口2万户及以上

  • 各府职官:都督1人(正三品)> 长史1人(正五品上)> 司马1人(正五品下)> 录事参军事1人(正七品下)> 功曹参军事1人、仓曹参军事1人、户曹参军事1人、兵曹参军事2人、法曹参军事1人、士曹参军事1人(从七品上)> 参军事4人(从八品上)> 经学博士1人(从八品下)> 医学博士1人(正九品下)> 录事2人、市令1人(从九品上)……

下都督府:管辖10州以下且人口2万户以下

  • 各府职官:都督1人(从三品)> 长史1人(从五品上)> 司马1人(从五品下)> 录事参军事1人(从七品上)> 功曹参军事1人、仓曹参军事1人、户曹参军事1人、兵曹参军事2人、法曹参军事1人(从七品下)> 参军事3人(从八品下)> 经学博士1人(从八品下)> 录事2人、市令1人(从九品上)……


历史上,狄仁杰入仕是通过参加科举,明经及第(以诗赋取士谓之“进士”,以经义取士谓之“明经”),授为汴州判佐,期间因为太过正直被同事诬告。工部尚书阎立本时任河南道黜陟使,审案时发现他不但无罪还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才,就举荐他升任了并州都督府法曹。(后因为能力出众,才升任了大理寺丞,并没有坐过牢什么的哦23333)

“法曹”是“法曹参军事”一职的简称(州机构内称“司法参军事”),负责审理案件、监查偷盗、检举贪污等。电影中,小狄尽忠职守却遭长官诬陷入狱,可见地方官场之黑暗,居然还说大理寺僚气太重???我觉得鱼翅大人非常的公正严明了好伐╭(╯^╰)╮


3、 少数民族政权官制

唐代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监管制度大体分为“羁糜府州制”和“王国制”这两种,前者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设“都护府→都督府→州→县”四级管理制度(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),后者是指在少数民族政权内部仿照唐制设置机构职官。而无论哪种情况,都必须接受地方行政机构“都护府”的管辖。

都护府设在突厥、回纥、靺鞨、铁勒、室韦、契丹等归附民族(部落)境内,掌抚慰诸蕃、辑宁外寇、觇候奸诱、征讨携离等事宜。

大都护府:长官称“xx大都护”,副官称“xx副大都护”。

  • 各府职官:大都护1人(从二品)> 副大都护1人(从三品)> 副都护2人(正四品上)> 长史1人(正五品上)> 司马1人(正五品下)> 录事参军事1人(正七品上)> 功曹参军事1人、仓曹参军事1人、户曹参军事1人、兵曹参军事1人、法曹参军事1人(正七品下)> 参军事3人(正八品下)> 录事2人(从九品上)……

上都护府:长官称“xx都护”,副官称“xx副都护”。

  • 各府职官:都护1人(正三品)> 副都护2人(从四品上)> 副都护2人(正四品上)> 长史1人(正五品上)> 司马1人(正五品下)> 录事参军事1人(正七品下)> 功曹参军事1人、仓曹参军事1人、户曹参军事1人、兵曹参军事1人(从七品上)> 参军事3人(从八品上)……


此处特别讲一讲尉迟的“鲜卑”、小沙的“回纥”和睿姬的“扶余”(狄仁杰身边全是国际友人23333):

  1. 鲜卑(锡伯族的祖先)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,主要活跃于十六国和北朝时期,隋唐之后,鲜卑族已融入其他民族中而消亡。鲜卑在崛起的过程中吸纳了大量的肃慎人、扶余人,甚至高加索人,因此体貌更接近于白种人,常有金色毛发(鱼翅的红发蓝眼特征其实更偏向于欧洲凯尔特人)。

    唐代的汉民族主要是以汉族为父系、鲜卑族为母系的新汉族,例如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就是鲜卑独孤氏,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是胡汉混血,因此唐高宗李治有1/4的鲜卑血统。后世,鲜卑八大姓氏皆改为汉姓:拓拔→元,丘穆陵→穆,独孤→刘,步六孤→陆,贺赖→贺,贺楼→楼,勿忸→于,纥奚→嵇,尉迟→尉。

  2. 回纥(维族的祖先)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“铁勒”部落中的一支,另外还有一支“薛延陀”与之并强。唐初,回纥臣服于突厥;太宗贞观年间,回纥配合唐军消灭了薛延陀政权,建立汗国,并与铁勒诸部一起归附唐朝,于是唐设“燕然都护府”加以管辖,高宗时陆续改名“瀚海都护府”→“安北都护府”;德宗贞元四年(788年),回纥改名“回鹘”;文宗开成五年(840年),回鹘汗国被西北民族“黠戛斯”消灭。

    关于导致小沙成为孤儿的“黑山之役”,电影的时间线其实不对,历史上黑山之战爆发于高宗调露二年(680年)。裴行俭领唐军联合回纥兵讨伐叛变的突厥部落,双方在黑山一带展开决战,后因唐西疆受到吐蕃威胁,高宗召回军队,未对突厥乘胜追击,直至682年裴行俭去世之后,西突厥才被安西都护王方翼平定。

  3. 至于扶余,那就完全是编剧在yy了,因为历史上扶余政权只存在于公元前2世纪~公元494年(所以高宗时已经没有扶余国了,怎么可能还跟大唐海战orz)。扶余国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国家,494年被高句丽兼并而亡国;高宗总章元年(668年),唐灭高句丽,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加以管辖,于是扶余人随高句丽国民一起迁入中原、渤海国(靺鞨族)、突厥、新罗(朝鲜族)等地。(宇宙国一直在强行认祖归宗,然而扶余国和高句丽都跟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,新罗才是朝鲜族的直系祖先)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TBC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评论

热度(68)
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